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大剧院艺术家走进田间地头 为老百姓唱歌

2015-05-24 09:40:03 来源:新华娱乐

青山环抱间,层层梯田上,密云巨各庄镇蔡家洼村的村民小广场上,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50岁的方凤兰小跑着上山:“刚抓紧做完了豆腐,可不能耽误听音乐会。”年轻的农业技师于晓涛带着父母,也有说有笑地早早赶来。这就是国家大剧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场演出下基层”的1/100。5月21日下午,大剧院把“热腾腾”的现场艺术表演,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高雅艺术走近田间地头

密云村民迎来大剧院艺术家

“活了大半辈子,这是我第一次听音乐家的现场演唱。”

“太过瘾了,每首歌都好听!现在想起来,耳朵里、脑子里都还有!”

“真不愧是国家大剧院的合唱团,水平真高、嗓子真棒,听得我也喉咙发痒,想大声唱歌!”

……

21日下午一点,平日里安静的村民小广场热闹非凡。干完农活、做完家务,村民们顾不上午休,三五成群结伴而来,几十平米的空地上人头攒动,不少老百姓更是风尘仆仆从县城专程赶来,县合唱团的司淑兰、张长久说早就盼着能有机会跟专业艺术家学习,“总算盼来了咱国家大剧院的合唱团!”

下午两点,伴随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准时出现。从热情欢快的《青春舞曲》到激昂澎湃的《我和我的祖国》,从清新唯美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到浪漫温情的《同桌的你》,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品,引得老百姓掌声、喝彩声不断。看到现场气氛不断高涨,指挥孟幻也将村民请到广场中,与合唱团团员手拉手一同唱起《一剪梅》。台上唱、台下喝,一人唱、百人应,村广场霎时变成艺术大舞台。“只有打成一片,才能打动心灵,下基层让我们和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真正地走入群众当中,唱他们的歌、为他们歌唱!”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下基层公益演出“遍地开花”

这场公益音乐会,正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国家大剧院主办,市社工委、市教委等多家单位协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国家大剧院百场演出下基层”的活动之一。自今年4月开始,从城市中心到远郊区县,从艺术殿堂到田间地头,从学校教室到街道礼堂,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已经忙碌起来。

他们带去了专为百姓定制的文化服务套餐:演出在内容上以音乐会为主,涵盖交响乐、合唱、室内乐、歌唱家独唱等多种形式;在阵容上除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及驻院歌唱家,还广邀知名艺术家参与,组成一支强大的“文艺小分队”;在曲目上选取最能引起共鸣的经典作品,更通过讲解“寓教于乐”,普及知识。

他们深入到了城市的多个角落,将高雅艺术带到基层百姓身边:在距离市区最远的延庆县,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为鼓励宏志班的贫困子弟,唱响了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代表曲《冰山上的雪莲》;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驻院艺术家刘嵩虎、李欣桐,与居民同唱《大海啊,故乡》《我爱你中国》,共赞“祖国美”;在赵登禹学校,男高音金郑建解疑答惑,一句一句指导学生合唱团……

“下基层关键在于‘怎么下’,要高规格、高品质,要带去真正的文化实惠、带去满满的正能量,这样才能让百姓喜闻乐见,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高雅艺术。”大剧院方面表示,今年共计100场的下基层公益演出,将呈现系统化、常态化、精品化的特点,打造出全年持续不间断的文化气象,让下基层成为艺术普及的“新常态”,也让高雅艺术接地气成为一种“新风尚”。

由点到面 良性循环

艺术“滴灌”浸润城市生态

事实上,迈开步伐下基层公益普及,国家大剧院早已在进行探索。建院伊始,它就提出了高雅艺术的 “滴灌工程”,以高品质的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反哺”大众,从细微处入手,将“人民性”宗旨落到实处。

这些艺术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剧院内,每年的各个演出季、艺术节、主题周期间,大剧院都不吝经费,积极主动“走出去”:室内乐公益演出、舞蹈展演、合唱大师课、戏剧工作坊、歌剧电影进校园……7年多来,近1700场的院外活动足迹遍布全城,让艺术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走近30多万市民群众。文化学者王纪宴将这比喻为“发动机”效应:“大剧院没有高高在上,它反而是一直俯下身来,积极搭建整合一个开放的资源平台,像‘引擎’一样辐射带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构建。”

如今,大剧院又通过建立歌剧兴趣培养学校、音乐附小,在国内青少年美育教育的版图中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新路,正如院长陈平所说:“高雅艺术、经典艺术不是奢侈品,我们不仅要让艺术之树‘福荫’更广,更要创造条件让文化的种子随风播撒、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不仅要让文化普惠到每一个群众,更要让人民大众成为文化的参与者甚至创造者。”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