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 >

香港打造亚洲资管中心 运用量化投资策略

2018-10-31 11:02:3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30日,高盛资产管理宣布,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后,在香港推出7只供零售投资者认购的投资基金。该批基金包括基本和量化股票以及固定收益,此前仅向香港私人银行及机构投资者销售。

“这是我们首次正式进入香港零售基金市场。对我们而言香港是十分重要的市场,尽管在美国、欧洲的零售业务已经十分成功,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积极寻求拓展香港的零售业务。”高盛资产管理亚太区(日本除外)零售客户业务主管卓诗婕(Jessica Jones)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次推出的7只基金包含4只新兴市场基金,分别为高盛新兴市场CORE股票投资组合、高盛新兴市场企业债券投资组合、高盛新兴市场股票投资组合、高盛新兴市场债券投资组合。

然而,近期多个新兴市场遭投资者抛售,为何高盛资管选择这个时点推出基金?就此卓诗婕透露,这7只基金刚获证监会批准,“此前经过了很多准备工作,恰巧证监会在这个时点批准,我们并无特别选择推出时机。首批七只基金在环球和亚洲市场有庞大需求,过往业绩良好,适合投资者作中长期部署。”

高盛资产管理国际零售客户业务主管裴立贤(Nick Phillips)则表示:“最近几周有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显然一些投资者正在当下市场抛售中寻找机遇。新兴市场的债券仍能为投资者提供5%-6%的收益率,具有一定吸引力。”

香港打造亚洲资管中心

近年来随着亚太区财富规模迅速扩张,区内多个国家和地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一个类似欧洲基金护照的亚洲版图逐步形成。作为中国和世界投资市场的汇聚点,香港希望借助基金互认,将自己打造为亚洲资产管理中心。

卓诗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在评估不同的业务选项,包括设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等,“我们与内地团队保持紧密合作,也与内地机构建立了咨询顾问业务模式,在委托(mandate)形式下协助管理。”

“香港是十分重要的市场,是区内规模庞大的共同基金市场之一。所有客户都告诉我们,如果想在亚洲区内保持领先,必须在香港获得(基金)授权,很多内地客户在香港拥有投资账户,这也是我们的长期发展战略。“她坦言。

2015年7月1日,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正式实施,意味着香港与内地的公募基金市场终于向彼此敞开大门。香港一直是全球基金销售中心,但政府希望转型为全球主要基金制造和管理中心。基金互认推出之后,在港注册的基金将可进入庞大的内地市场销售,这无疑诱使国际大型资管机构调整战略,加大对香港市场的布局。

10月9日,由汇丰晋信负责代理的汇丰亚太股票(日本除外)专注波幅基金也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北上”基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今年已有6只北上互认基金资格获得批复,北上互认基金已扩容至16只。而去年全年共有4只北上互认基金获批复,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4只和2只获得批复。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数个区域性“基金护照”推出,但受制于不同货币、税收政策以及缺乏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参与,进展缓慢。2013年推出的亚洲地区基金护照(Asia Region Funds Passport)计划目前已纳入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等,并将于明年2月投入实施。

运用量化投资策略

高盛资产管理亚洲(日本除外)量化投资策略主管刘慧贤透露,此次推出的三只CORE基金主要结合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根据基本因素和市场情绪作出选股决定,“新兴市场的效率比发达市场差,因此量化投资策略在新兴市场可以实现更高的超预期回报。”

刘慧贤表示,该行10年前开始运用大数据投资手段,目前可以从网站每日点击率、每月信用卡交易数据以及商铺附近停车场的卫星图片等层面收集数据,用作趋势和市场情绪的先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投资组合持仓期平均为6-12个月,更能及时反映最新市况。

高盛资产管理自2016年在新加坡推出零售基金业务,目前在中国内地和泰国提供咨询服务,在全球设有31个办事处,截至今年9月底止其管理资产总值逾1万亿美元。此次推出的7只基金全部在卢森堡注册,入场费为5000美元。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