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从中国央行负责人谈话看未来政策尺度

2016-03-18 14:46:43 来源:中国贸易经济网

3月12日(周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以及易纲、潘功胜、范一飞三位副行长,就各界关心的很多热点问题回答了媒体的提问。在众多的谈话中,其中关于中国经济的前景、今后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等内容,尤其值得关注。

在记者会上,几位中国央行负责人首先就中国经济未来前景表达了乐观的看法,强化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周小川行长表示,未来5年6.5%-7%的中期增长目标,是参照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估计出来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的储蓄率有关系,储蓄会用于投资,投资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会使得GDP有所增长。尽管有旧的生产能力会死掉,但总的来说增长潜力在这里。而易纲则进一步表示,仍在继续的城镇化、仍在增长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力(尽管增速在放缓)以及未来改革和开放释放的红利,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再配合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为主、消费为主的转化,“十三五”期间实现年均6.5%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周小川行长的发言表明,在财政收入特别是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靠政府和企业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遇到更大困难的情况下,经济决策层更加重视如何发挥居民高储蓄率的作用,希望居民存贮在银行的巨额资金可以动起来、用起来,带动各类投资增长。可以预计,除了继续增加居民在楼市的投资外,国家将进一步推动个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拓宽个人投资渠道(如放宽债券市场入场门槛等),并加大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公共开支,以减少普通居民预防性存款,缓解消费的后顾之忧。

在12日记者会召开前夕,欧洲央行刚刚在10日宣布再次下调利率。这是欧洲和日本为刺激投资和消费,轮番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最新一个举动,也让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更加不乐观。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多个发达经济体目前接近于零的利率水平,很可能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动力之一的中国经济,将如何调整自己的利率政策,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周小川行长对此表示,“未来利率是怎样的走势,在这种场合下我认为不太合适说,我们还有货币政策委员会进行专门的讨论。总体来讲,利率政策要看经济形势,要看下一步的数据出来是什么样的,特别是物价数据如CPI和PPI的数据,可以一起对利率政策进行考虑。利率政策也是非常综合的,除了考虑物价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从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中国央行很显然不愿意透露太多利率政策走向的信息,鉴于欧洲和日本的降息效果不佳,中国央行在政策方向上似乎不太愿意跟随欧洲和日本的低利率刺激政策,也避免过低的利率环境让一部分本应出清的“僵尸企业”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对于货币政策会不会转向宽松的问题,周小川再次表示,未来要实施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没有必要采用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的办法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他说,中国将更多依靠内需来带动GDP增长,可以依靠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来支持效率的提高、内需的提高和创新的提高,不必采取额外的措施。他在这里特别强调要注意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他介绍说,从语言界定的模糊表达来讲,货币政策总共分五个段,一个叫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个叫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间是叫稳健的货币政策,再就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有从紧的货币政策。现在比较注重强调经济下行压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较多,所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务院的文件正式说法强调灵活适度,也就是在上海G20会议上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略偏宽松”。“适度”的含义,就是强调货币政策需要动态调整,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研究判断、根据情况实时动态地进行调整。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