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银行业积极助力扩大内需 更好服务新型消费业态

2020-02-27 10:50:24 来源:金融时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近期,各家银行针对不同消费投资领域发力,有效缓解疫情影响。未来,银行业应进一步聚焦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相关领域,积极助力扩大有效需求。“银行业要在消费供给侧发力,探索对不同消费行业的支持方式,并完善需求侧服务;而在投资领域,传统基建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传统’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两新型’产业是银行业应当关注的重点。”在采访中,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产业分析师汪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多领域需求有待挖掘

2月20日,武汉凯威啤酒屋在众邦银行的574万元贷款利息延期3个月的还款申请通过审核。记者从众邦银行了解到,该行专项匹配50亿元信贷规模,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严格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凯威啤酒屋正是受益企业之一。

这是银行业支持消费行业的真实写照。 “银行业应当着眼于餐饮住宿、旅游、商贸零售、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遴选确定适合银行经营偏好的目标企业客户,创新信贷产品和风控模式,适度降低贷款利率,缓解企业暂时性资金困难,助力企业持续经营。” 汪伟表示。

但在消费领域,还有更多需求有待释放。“餐饮、商务住宿、服装、生鲜粮油等日常消费品行业的消费时间弹性相对不大,疫情期间‘消失’的消费量很大部分是真的‘消失’了。虽然疫情过后这些行业必然会有一波消费高峰,但这与疫情期间‘消失’的消费量相比还是少数。” 汪伟表示,消费实现的时间可调节性较强、具备延后消费可能的行业领域,比如汽车、房地产等,更有望在疫情过后出现消费回补。

“下一步,银行应当进一步梳理房地产、汽车等重点行业产业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给予其必要的信贷支持,落实利率、费率和还款条件优惠政策。”汪伟表示。

更好服务新型消费业态

疫情发生以来,各家银行积极探索线上医疗服务。例如,兴业银行第一时间推出“智慧医疗”线上诊疗服务。截至目前,该服务已覆盖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15个省市约50家医疗机构。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新零售等业态模式有望在未来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银行应前瞻性地探索这些新型业态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新型消费行业和业态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支持。”汪伟表示。

事实上,疫情并未改变银行零售转型的脚步。综合来看,零售贷款定价有望稳定,风险有望逐渐减弱,零售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

“目前银行零售端受疫情影响程度要看疫情发展态势。疫情结束后银行还会延续之前策略,向优质零售客户倾斜贷款资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特聘研究员戴志锋表示,零售贷款仍是各家银行全年的投放重点。

把握新兴产业机会

疫情期间,身处一线的医疗企业成为众多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在山西,建行山西分行启动疫情防控绿色通道,仅用一天时间就为山西省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700万元及银行承兑汇票7500万元;在黑龙江,农行哈尔滨分行迅速调整信贷投向,加快业务流程优化,截至2月20日,已向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核心医药企业投放专项贷款3.41亿元……

除关注医疗领域外,天风证券认为,下一步,银行业还应重点关注和支持三网融合、工业机器人等行业。“首先,大型银行应发挥资金量大、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信贷支持。其次,目前我国大型银行一般都能以‘商行+投行’等多种模式助力新兴产业打通直接与间接融资市场。再次,大型银行可以发挥长期、广泛服务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行业经验,提供行业咨询建议等增值服务。” 汪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