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传京东赴港IPO,下一步到底会作何打算?

2020-03-23 13:54:23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未来三到五年间,除了集团在美国上市之外,还要打造2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刘强东早在2016年初曾透露的计划,最近或以另一种方式实现。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京东已与包括瑞银、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赴港第二次上市事宜,有意最快在2020年上半年在港二次上市,挂牌时间及集资规模视市场情况而定。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向京东方面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公司的回复。

二十多年间,从最初只有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到如今坐拥超过500亿美元的市值,京东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天下。

作为电商三巨头的京东、拼多多、阿里均已在美股上市,其中,阿里“亲身示范”,在去年年底成功回归港股怀抱。而对于屡传“上市绯闻”的京东,其再次上市又有着怎样的合理性?

上市后首次盈利

京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彼时,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京东公司。2004年,京东正式踏足电子商务领域,并于十年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半个月前,22岁的京东发布了2019年全年的业绩快报,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

根据披露,2019年,京东实现收入5769亿元,同比增长24.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此前同期则亏损24.92亿元;另外,公司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上升211%;全年交易总额(GMV)突破2万亿元大关。

至于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京东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10%以上,且考虑到疫情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前述数据仅作为初步预期。

从收入构成上看,京东营收主要由零售收入和服务性收入两大类构成。其中,零售是京东的“起家”业务,也是核心收入来源,零售收入从2016年的2379.4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107.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9%。

京东的零售大致分为京东自营、第三方入驻店铺两部分。对于前者,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冯彦娇对记者解释道,京东自营并非京东自己向供应商采购经营,而是商家把商品委托给京东去售卖,货发到京东仓库进行统一配送,京东获得一定的销售分成。

“总体来看,京东自营的价格一般比第三方高一点,但是商品的售后、维修、退换货更加方便。消费者选择京东自营,价格并非唯一考虑因素。”冯彦娇说道。

同时,上述所说的零售收入也专指通过京东自营途径获取的收入,而对第三方收取的佣金则计入服务性费用之中。

“烧钱”背后

但京东的版图远不止零售。

看似早应大赚的京东,为何多年持续“烧钱”,如今才实现盈利?这是因为京东走上了与其他电商完全不同的道路——重资产模式。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京东物流。

2007年以来,京东不断布局自建物流,通过布局全国仓配物流网络,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天眼查显示,2017年独立运营之后,京东物流在2018年获得25亿美元融资,其中,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领投,腾讯投资、中国人寿、国创开元母基金等八家机构跟投。

根据披露,2019年第四季度,京东在东莞建立了其在亚洲最大的仓库,两个超大型的分拣中心也开始运营,日均可处理超过100万个订单。截至2019年底,公司运营了超过700个仓库,且在中国17个城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大型仓库。

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认为,“京东目前已经具备了智能仓储、超大型分拣能力,有效提升配送、运输、分拣效率,可以说,这种供应链的全链路服务能力有效保证了物流运营的整体效率,推动京东在专注于‘纯服务’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但在冯彦娇看来,京东物流还存在一定挑战。“在业务层面,京东需要在原有的仓配网络之外,再建立适合个人快递业务运输网络。这正是目前京东物流所欠缺的,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2017年-2019年,京东来自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51.17亿元、123.79亿元、234.74亿元,在净服务收入中的占比从16.8%、27%增长至35.5%。但长期以来,京东物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9年上半年,亏损了12年的京东物流终于迎来了盈亏平衡的转折点。

发力下沉市场

京东披露的2019年业绩快报中,还有一个亮眼数据便是京东用户的增长。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增长至3.62亿,同比上涨18.6%,创下以往12个季度以来的新高。

这一增长离不开下沉市场所带来的红利。据悉,2019年第四季度京东新增用户约2800万,单季新增用户超过阿里。其中,超过70%的新增用户来自三至六线城市。

实际上,早在2014年,京东就已经将渠道下沉列为了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去年9月,京东正式推出旗下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成为发力下沉市场的一个关键举措。统计数据显示,“京喜”在“双十一”期间为京东贡献了超四成新用户。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线城市消费场景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如何更好地抢占下沉市场的区域,也成为利润最大化的重要突破口。

“如今京东、拼多多、阿里均已完成下沉市场布局,三至六线城市及县级农村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对于电商平台来说,需要做好存量的同时,继续挖掘增长点,提高用户拉新数量,最终实现转化。”莫岱青说道。

融资几何?

2019年底,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重新投入港股“怀抱”,获得了市场超额认购,募集资金超千亿港元,稳坐港交所“募资王”的宝座。上市首日,阿里股价随即高开逾6%,目前在港交所的市值已接近4万亿港元。

阿里的回归开了“好头”后,京东、百度、网易、携程等多家中概股被传出计划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2019年年末便有消息称,京东物流已与多家银行就潜在的海外IPO进行了初步讨论,可能筹资80亿-100亿美元,于2020年上半年在香港或纽约上市。

虽京东至今并未对外界给予明确的回复,但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其二次上市是必然的事情。“我们从它数据中可以看到,从成立到现在,京东除了去年实现盈利,其他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所以这决定了它要外靠资本市场。此外,因为中国投资者会更直观地感受到京东业绩的变化,在香港上市对于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张毅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业绩快报后,在美股多次熔断的关头,京东股价却逆势上扬。3月17日,京东盘前抛出了高达2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当日股价又应声大涨了近8%。有着业绩及股价的双重“加持”,不论二次上市与否,京东也是充满了“底气”。

此外,就在被传二次上市的“当口”,一手打造出这个电商帝国的刘强东却在不断地淡出京东舞台。天眼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刘强东密集辞去了多家物流公司的总经理一职,其中也包括驱动京东发展“三大马车”的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去年年底,刘强东退出了京东物流的一线,由京东物流的CEO王振辉接任法人;2020年2月,其又卸任了京东数科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职位,交棒给了京东数科CEO陈生强。

如今,在“去刘强东化”的背景下,携着亮眼“成绩单”的京东下一步到底会作何打算?需看京东二次上市的具体进展。